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领导讲话 >> 正文

张德江校长在第一轮优质教育研讨会上的讲话

时间:2016-11-03 点击:

一、关于第一轮优质教育研讨

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研讨会,刚才有4个教学单位做了发言,总的来说都下了功夫、用了心,做得很细,在这里我代表大家再一次感谢。当然还有一些应注意的事项,还有进一步完善的余地。接下来我着重强调一下下一步怎么做。

我校优质教育体系的建设现在已经在全校启动起来,今天算一个节点,是我们的第一次交流会,这样的交流会我们还要开2次。所以各位都要做准备,所有的教学单位都要上来汇报,都有机会上来展示,谁都不能回避。当然在正式汇报之前我们还会小范围研讨,今天这4个单位我们在周二已经进行了整整一上午的研讨,从上午8001100,我们的原则是小范围研讨、大范围展示。接下来我们准备搞2次研讨、2次大会,所以各位都要做好准备。今天的四位发言我们之所以要感谢他们,就是他们起了带头引领作用,先走了一步,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,所以4PPT都要挂在网上,让大家共享,有识别地去引用、借鉴、启发和参考。

为了下一步做得更好,我讲几点要求。我们做的是方案,方案要有一些明确的要求,我这里提出8点要求,希望各教学单位把这些要求体现在自己的方案里面。

(一)基础分析

基础分析要有,包括三部分,第一是单位概况,做方案之前单位概况要介绍一下,这也是你的基础;第二是现有基础与已有经验,包括你有多少团队、有多少精品课,包括你的硬件基础、软件基础,还有哪些你认为可以往下传承的经验,要把经验和方案分清。刚才汇报的时候我们也会感到有些地方讲的没有分清,到底是在总结经验还是在设计方案?不要混淆,如电气信息学院张勇院长讲的,现有基础是什么,已经做了什么,接下来的方案是什么,汇报得很清楚,哪些是过去的基础,哪些是后面要做的方案,这个一定要分清;第三是背景分析,我建议要有些背景分析,包括你这个单位、你这个学科、你面临的行业等等这些背景,包括公共外语教研部滕玉梅主任讲的学情背景,这都是背景分析,这也是制定方案的依据。

总之基础分析不一定要集中写,但这些内容都要有,单位概况、背景分析都要最先写,基础和经验你可以集中写,也可以分散写。

(二)理念引领

方案要有理念。刚才这4个教学单位都提出了相应的理念,都很好,不重复,不是照搬学校的理念,都是自己想出来的。理念要用心去凝练、要动动脑筋去梳理,深入思考抓住精髓,就是凝练的过程,也是艰苦劳动的过程。理念代表我们的层次。我们是做教育的,做教育要有思想,这种理念引领就是符合本学院、本学科的教育教学的理念,能反映出你的教育理想,甚至你的价值追求。我们做优质教育本身就是要有你自己的教育理想,应该通过你的理念把它凝练出来,要研讨、要下功夫,这是代表水平的,而非泛泛的、直白的,一定要精辟,既要有思想,语言也要梳理好、组织好。总之每个学科、每个学院都要有自己的理念引领。

(三)目标清晰

我们做的这件事叫制定方案,定位一定要准确,刚才为什么强调把基础和经验分开呢?我们不是介绍经验、总结经验,经验是要有,但你现在是在制定方案,所以一定要明确你的目标是什么,做方案就要有目标。

金融学院介绍以目标为主线,主题就是目标,各个地方都有一个奋斗目标而且很具体;公共外语教研部介绍的分级教学各自的目标,较低层次是什么目标、一般层次是什么目标、较高层次是什么目标,这都是目标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,表述可以不同,但是都要有目标,因为做方案就要有目标,你要做到什么样,目标要清晰。我们实现优质教育是一个总目标,这个不能代替各教学单位的具体目标,包括建设目标和培养目标,至少要有这么两类,建设目标可以很具体,有很多可以量化的东西都是你的目标,你的培养目标呢也应该梳理出来,从学院、到学科、甚至细化到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都是什么,应该具体一些。

(四)结构合理

作为一个方案要有合理的结构,我们叫做优质教育体系。做个体系当然要有好的结构,首先要有个结构设计,我们提出六大板块,可以按照这个来,也可以不按这个,这都没有关系,不强求,总之你觉得合理就行。

(五)要素不缺

刚才4个教学单位在汇报时还缺些要素,作为一个优质教育体系,我们教育教学的一些要素,即重要的元素,是不好丢的,至于哪些你用的多些、哪些少些,可以自己掌握,但是一定要有。

比如教学评估,有的学校写教学评估的自评报告,整篇没有学科建设这几个字,办大学哪能没有学科建设,但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肯定不会写太多,但只要有就行。六大板块包括的要素大家都已经注意到了,比如说培养方案、课堂教学改革、第二课堂、合作教育、能力工程、养成教育,但这六大板块也没都概括全,所以我提醒大家还有些要素要加进去。

我目前至少想到了5个要素。第一是课程建设,刚才做汇报的4个教学单位所涉及的课程建设都不多,课堂教学改革代替不了课程建设,不完全是一回事,课程建设一定要有课堂教学,但是课堂教学改革可包括不了课程建设,课程建设面很全的,包括课程体系、教师队伍、教材建设等等很多内容。作为本科教学,构建优质教育体系没有课程建设是不妥的。还有考核改革,可以在课堂教学改革里也可以在课程建设里,我希望我们每个方案里都要有考核改革。第二是专业建设,作为优质教育离不开专业建设,因为专业是面向教学的,学科是面向学术的。我们现在做优质教育方案,必须以专业为载体。学科你这里可以不提,但是专业不能不提。学生的归属是专业,教师的归属是学科,我们讨论人才培养当然要有专业建设。第三是实践教学,因为我们全校的主流模式是应用型,应用型人才培养格外重视实践教学,所以不可不说,也应该把它作为一个要素。不管你是集中说、还是分散说,一定要体现出来。现在综合性、设计性、创新性实验到底怎么安排?实习、实训环节到底怎么安排?在合作教育中怎么强化实践教学?都要有所体现。第四个是队伍建设,队伍建设是支撑,所有的事都要靠队伍来做,包括教学团队应该建成什么样,作为方案设计都应该有。第五学风建设,学风建设是作为优质教育的一个软件条件,甚至包括教风。

这是我想到的大家不要丢掉的5个要素,要在大家的方案里体现。

(六)指标具体

作为一个方案和目标要有具体的指标,不能空。光有理念不行,一定要落地。比如金融学院的理念顶天、指标落地,整篇都是用一系列具体目标来落的,很实,包括“五大率”(四六级外语通过率、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、考研率、就业率、大赛获奖率)。各个教学单位根据自身的特点尽可能把目标量化,如真实任务和案例教学的比例;课程建设指标要达到什么样;专业建设(重点专业、品牌专业、特色专业等)有没有目标,能达到什么样,如何建设;队伍建设(校级教学团队、省级教学团队,国家级教学团队)也可以有指标;要培养多少教学名师;各类大赛学生参与率、覆盖率,如何做到在有限资源情况下,尽最大地可能扩大学生受益面;实验实训基地有多少,你这个专业有多少学生,你有多少实习基地,够不够这些岗位数,每个学生能不能都有岗位;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,专业技能证书获取率;就业率、就业对口率、高薪获得率等等,有标准就好办,就可以自己来验收自己,这些都可以用指标来衡量。

总之根据本学院、本专业的特点、具体情况,能提多少算多少,有了这些定量的指标,就有抓手,你也好衡量自己。

(七)措施到位

作为一个方案,措施是必不可少的。光有目标、指标都不行,怎么落实就要有措施设计,原则是要具有可操作性。

(八)各具特色

刚才汇报的4个教学单位都各具特色,理念思路各自不同,具体做法也各有特色,如金融学院强调实习基地以校内为主,这体现该学院特点,主要靠校内仿真实习基地;外国语学院强调外语+专业;电气信息学院强调校企合作;公共外语教研部的分级教学。这都是反映自己的特色,虽然大框架差不多,但里面内容各具千秋,一看就知道是属于哪个学科的,是独一无二的。

希望大家在构建优质教育体系时要体现这8点要求,我们将来验收时也要看这8点是否都有。给大家3周时间,在现有基础上来完善,按照刚才所讲的和这4个教学单位的经验引领和参照来完善自己,之后我们将组织召开2次小型小范围研讨会,然后再利用两周时间将问题进行梳理、完善,12月初这项工作应该初具眉目。我们的原则是时间服从质量,得像个样,做到自己不遗憾、用起来有抓手。总之大家尽量做得完美一些、内容丰富实在一些。当然今天汇报的4个教学单位也还有提升空间,按照上述8点要求继续去充实,做到精益求精、追求卓越,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形成一个很像样、很好操作的一个优质教育的方案。

二、关于第二批课改相关工作

上学期我们进行了第一轮课改,46门课,这学期9门,也就是我们第一批课改一共是55门课,上学期的已经结束。本学期我们将进行第二轮课改的报名和相应的准备,希望各教学单位积极踊跃报名。课改的目的是要把这件事坚持下去,只要我们认准的事、实践证明可行的有效的事,我们就要坚定不移、义无反顾地做下去。

目的1:上质量,受益学生

这是我们最直接的目的,既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,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质量受益学生,因为课改是学生所拥护的,对提高质量是有效的,所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做下去。

目的2 :练队伍,多出高手

第一批55位教师来参加练手,绝对是提高的过程,希望第二批我们再出来50多位教师,这样我们就有过百的教师参加过课改。每个教学单位可以选1-2名第一批的教师来作为引领,带带头,但还是尽可能让没有参加过的教师多多参与进来。

目的3:创品牌,扩大影响

课堂教学搞好了,绝对是创品牌的,到哪都响当当。国家现在比较强调双创,这也是需要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做基础的。真正的内功还是课堂教学,课堂教学绝对是主渠道、是基本功,就从这抓起,拜托各个教学单位能够按第一批的规模推荐上来。






版权所有:长春光华学院 吉ICP备05002332号-4
武汉路主校区:吉林省长春市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路3555号
合肥路校区:吉林省长春市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路与富阳街交汇处东
英俊校区: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英俊镇
总机:0431-82608886 82608887 
传真:0431-81863864
邮编:130033
技术支持:信息技术中心